克服不良的用聲習慣
導言:
一般人的用聲都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或訓練,人們的用聲習慣,一方面受到先天的發聲器官和條件的制約,另一方面,是在后天的成長環境中,接受了自己所親近的人,佩服的人的聲音狀態的影響,這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種下意識的學習和內模仿。人們的用聲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與"不自然"兩種。自然的用聲,是指說話人的喉部比較放松,氣息比較通暢,旁人聽起來音色自然,舒服,不別扭。不自然的用聲,旁人聽起來直覺是音色旁人感覺不舒服,究其原因,往往是喉部加了額外的負擔——捏,擠,壓,或者鼻音色彩過重。有的人追求亮音,下意識地捏擠嗓子,也就是喉部肌肉縱向使力,發出尖細,生硬的聲音。
糾正不良的用聲習慣要從心里和生理兩方面進行控制,首先在心里上要確定"用聲自然"的信念,再次,掌握科學用聲方法,并通過一些對比性,針對性的練習,在發音方法上找到正確與錯誤的差別,從而改變錯誤的用聲習慣。
1.糾正鼻音
2.克服聲散
3. 克服聲音尖緊
4克服聲音發嗲
5.克服聲悶靠后
總結:
注意嗓音保護總的原則是:科學,積極。
首先,就必須學會科學用聲方法,這樣聲音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護。
其次,通過練習增強發聲能力,使我們的聲音高低,強弱有一定的幅度,而且變化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