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
1.缺進項發票導致增值稅稅負高(如果銷項都真實反映);
原因:一是利潤率高導致的,比如奢侈品銷售、化妝護理、瘦身減肥等美容行業、嬰幼兒用品行業、日用品行業、醫藥、保健品行業、幼兒教育和成人在職教育行業;二是供應商不愿開票導致的;三是增值稅抵扣制度導致的,比如利息支出、人力成本支出占比較高的行業。
2.進項發票用不完也會帶來苦惱;
原因:一是納稅人本來持續虧損,但是又依照行業稅負值去交了稅,進項留著沒抵扣;二是存在銷售未完全申報、收入不入公司賬,但是進項發票應收盡收,只想占國家便宜的;三是在生產環節的投入力度遠快于銷售環節的,囤積原材料、購買大型機器設備、房產等,進項快于銷項體現了。
3.買賣發票、虛開發票;
原因:慣性思維、只看中了高收益而忽略了高風險或者心存僥幸心理。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共查處涉嫌虛開增值稅發票企業108970戶,定性對外、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其他可抵扣憑證582.5萬份,涉案稅額1108.93億元。查處涉嫌騙取出口退稅企業3545戶,挽回稅款損失147.87億元。深圳、重慶、青島等地案發率開始下降,全國已有近620名犯罪嫌疑人懾于打擊虛開騙稅專項行動高壓態勢主動投案自首。
地鐵口虛開發票、賣發票的盛況在2019年并沒有變得蕭條。試想一下,我們常說公司的業務要做到三流(甚至四流)一致,而那些查處的虛開發票案件,基本是做到了三流四流一致的。而地鐵口這種賣發票的,幾乎肯定是做不到資金流的。買發票方風險極大,還不如直接白條入賬呢。只是稅務機關不想查而已,稅務干部的責任考核也沒設這一個指標。
4.往來款項掩耳盜鈴式長期大額掛賬;
原因:還是慣性思維、財務聽老板的、財務只管做平賬。一個成熟的企業,財務制度會比較健全,對真金白銀的資金管控一定會比較嚴格的,公司的應收往來款、應付往來款會有一個合理的余額,借貸的期限也會合理。由于虛開發票、關聯方利潤轉移等等,最終導致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的發生額、余額不忍直視。
5.其他資產負債科目的賬實不符;
原因:除了上述資金類的科目,其他資產負債也有可能賬實不符,內賬外賬多套賬必然會導致財務數據失真。存貨賬實不符就是典型,賬實相符的企業才是不正常的。
6.個稅社保殘保金問題;
四類綜合所得,年底要匯算清繳。高收入群體個稅如何規避,工薪所得最高稅率45%;經營所得最高稅率35%;股息利息紅利、資產轉讓、財產租賃所得稅率20%。減的是工薪階層的,減了還想減;全國個稅同比減收30%左右。未來在股權轉讓、資產轉讓、財產租賃等所得的個稅,征管形勢一定會越來越嚴。
社保入稅、殘保金嚴查。
7.公私財產不分的問題;
原因:還是慣性思維、公司財產就是老板私人財產么?想怎么挪用就怎么挪么?掛其他應收款?視同分紅所得追繳個稅?
8.無票收入、無票支出的問題;公司名義利潤過高導致所得稅稅負高的問題。
原因:這些都是公開的秘密。銷售傭金、關系協調費、拿發票成本過高、不愿申報未開票收入、習慣通過私人賬戶收付款、小金庫。無票收入要納稅、無票支出不能稅前列支,虛高的利潤導致所得稅交太多,老板不甘心、政策也不盡合理。
9.降稅負嚴征管的大環境下,如何盡快合規的問題;
由于嚴征管,私人賬戶被查、虛開發票被查、金三疑點指標被查、開票方走逃被查等等更大概率會被稅局追責了。由于降稅負,貌似企業的稅收成本可以接受了,用好增值稅小規模10萬以下免稅、小型微利企業稅率優惠等等。但是,對過往的多套賬問題,怎么解決呢?小金庫還要不要?未開票收入一次性全部申報?
10.企業可能遇到的各類涉稅問題,如何稅務籌劃,是否都有解?籌劃到底能不能做、有哪些套路、是否要結合公司的客觀實際、當地的稅收征管力度。企業的財稅工作到底要如何開展。
上述疑點以及應對辦法、籌劃思路,大家想聽哪些?就著重講哪些?帶著問題與想法,大家一起互動著學習。
如果半天課程,則2小時講風險、2小時講如何應對風險、即給財稅人員減壓、傳授稅務處理技巧。
如果一天課程,則半天講風險、半天講如何應對風險(即給財稅人員減壓)、結合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的案例理解稅務理論與實操的差異、提升對稅務風險的處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