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轉形——新組織變革方略》培訓課程
中國企業正面臨著一次史無前例的變革,這是一次組織形態的進化,雖然很多企業已經啟動了變革,但很快出現兩個明顯的問題。
一是形成了若干“孤島”,每個領域的變革雖然都取得一些效果,但這些變革都是按照各自的邏輯進行,相互之間并沒有發生必然聯系,如同“孤島”一樣,如果繼續沿著現有邏輯進行,只能是事倍功半的結果,對企業來說是一種變相的消耗;二是“破冰”即已停滯,原因在于現有的變革經驗僅能走到這里,前面都是“無人區”,如果依靠經驗繼續前行,就要做好不斷試錯、大量投入的準備,顯然這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承擔的。這些問題都是原有的知識系統造成的結果,無法在原有的知識系統中找到答案,因此需要借助全新的管理知識系統,用科學的方法論引導企業變革由表及里,穩步邁向“深水區”。
組織形態管理理論聚焦于組織變革與發展,在此基礎上開發的新組織變革方法論——一個“中心”,兩條“路徑”,三個“引擎”,五項“機制”,恰恰能夠把“孤島”連成一片,有效推動企業變革進程。這是目前為止國內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系統化的新組織變革方法論。
【課程說明】
本課程是變革管理課程,結合眾多案例與實踐闡述新組織變革的基本邏輯、方法、路徑以及核心管理機制建設等內容,力圖為中國企業呈現出一個系統的變革方案。
新組織設計方法論適用于以上新組織概念,雖然這些新組織具有不同的名稱,但都是同一組織形態的不同表現形式或不同階段,適合同樣的變革邏輯。
【課程對象】
1、適合的企業:已經開始變革或正在籌劃變革的企業
2、適合的管理者:企業變革的主導者、執行者、參與者
【課程時間】
2天
【課程目標】
1、理解中國企業變革基本邏輯,樹立系統化組織變革思維
2、掌握新組織變革的方法、路徑、步驟
3、掌握新管理機制構建的關鍵環節
【課程內容】
一、企業形態進化規律
1. 研討:如何理解中國企業轉型的關鍵詞
2. 中國處于?.0時代
3. 企業形態進化規律
4. 新組織變革的基本目標
5. “轉型”也是“轉形”
二、新商業時代對組織變革的要求
1. 新商業時代的市場特征:需求分散且多變
2. 2.0時代的最佳管理模式
3. 3.0時代的最佳管理模式
4. 轉型階段的最佳管理模式
5. 新組織設計CRSM模型:一個“中心”、兩條“路徑”、三個“引擎”、五項“機制”
三、一個“中心”(C)——變革指導思想
1. 研討:如何才算以客戶價值為中心?
2. 流程再造不是流程梳理
3. 流程再造的結果——集成化、系統化的管理方式
4. 以內、外部客戶為中心的流程再造
5. 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模式轉變:P2B2C或P2B2B
6. 以客戶為中心的三個階段:“鏈”“平臺”“生態”
7. 數字化轉型要解決什么問題?
四、兩條“路徑”(R)——變革實施途徑
1. 路徑一:職能部門轉型升級——三種角色
2. 三種角色(COE、BP、SSC)的邏輯關系與功能定位
3. 路徑二:業務部門重新整合——鏈或鏈群
4. 鏈(鏈群)運行的基本要求
5. 研討:中臺是如何形成的?使命是什么?
6. 用“伙伴”關系取代“母子”關系
五、三個“引擎”(S)——新組織基本框架
1. “三引擎”之從職能型結構轉變為矩陣型結構
2. 矩陣型結構的特征與設計要點
3. “三引擎”之從產品管理轉變為集成業務管理
4. 集成業務管理的特點與工具包
5. “三引擎”之從職位管理轉變為角色管理
6. 角色管理系統的與特點與構建方法
7. 組織形態管理案例庫分享(GE、IBM、JNJ、P&G、HP、ABB、3M、豐田、騰訊、阿里、華為、海爾、美的、“阿米巴組織”、合弄制、美軍等)
六、五項“機制”(M)——新組織內部構造
1. 四種最佳企業管理系統
2. 傳統管理系統的“硬傷”
3. 四種最佳人才管理形式
4. 人才管理變革RMP模型
5. 四種最佳績效管理形式
6. 績效管理變革PIC模型
7. 四種最佳薪酬管理形式
8. 薪酬管理變革BLT模型
9. 合伙人機制設計
10. 多層次股權激勵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