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作為“萬業之母”,又因其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并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于銀行與各行業的業務問題,用戶日常問題,監管問題等,導致了銀行輿情的高關注性、泛普遍性和準嚴肅性,這些特點都極易被當下的網絡時代放大并擴散,對銀行的品牌聲譽造成不良影響。那么,當下時代的銀行聲譽風險管理、危機公關及輿情管理該從何處著手,以富有實效的方式去積極應對,防患未然。
如何充分認知當下的傳播環境和輿論環境,在可能的風險爆發前,做好思想準備和行動準備呢?
如何借助新的技術和手段,提高輿情應對的基礎建設能力,實現快速反應和快速處置呢?
如何將銀行的輿情應對配置從單點反應上升至全體系應對,不留死角呢?
如何通過規范流程,有效應對,從而規避危機的爆發和擴散,維護銀行品牌聲譽?
如何通過實效應對,化危為機,借外部因素帶動內在改善,重新塑造銀行良好的品牌聲譽和形象呢?
楊立老師曾長期為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中信銀行零售銀行部、農業銀行電子銀行部、平安銀行私人銀行等銀行機構提供品牌傳播管理咨詢服務,并先后中國銀行河北分行、招商銀行鄭州、武漢分行、江西銀行、交通銀行黑龍江分行等提供培訓服務,具有豐富的銀行也品牌傳播與形象管理及培訓經驗。
本課程即從實戰出發,針對當下的輿論環境,以“一防、二控、三修復”的完整閉環,從意識、技術、流程、方法上建立系統性的應對體系,通過案例分析、實戰解讀、理論提煉,學理與實效并重,解決行業人員在學習實踐中面臨的“聽完理論缺實戰,學完實戰少體系”的現實困境,依托銀行輿情正確應對,實現銀行品牌聲譽的有效管理,為銀行品牌形象建設與維系保駕護航。
【課程特色】干貨,沒有廢話;科學,邏輯清晰;實戰,學之能用;投入,案例精彩
【課程對象】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各業務負責人
【課程時間】半天
【課程大綱】
一、網絡時代,輿情爆發新特征對行業聲譽帶來的新影響?
1、日益便捷的社交媒體使輿情爆發新形態
案例: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知乎等導致的危機輿情
2、信息傳播的時代變革,決定了當前的輿情爆發現狀
信息傳播的變化過程
移動互聯時代新聞推送模式決定危機更易爆發
3、喧囂與浮躁——時代背景下的媒體環境
二、防患未然,輿情爆發的前置應對要點是什么?
1、意識變革——從事不關己到人人有責
全員應對的意識建立
高管、銀行一線員工帶來的潛在風險
2、認知變革——從關系依賴到系統應對
傳統處理模式的路徑依賴
新模式下的體系建立
3、未雨綢繆——建立完善的防范系統
內部防護體系的建立
外部防護體系的建立
三、事已至此,如何進行危機應對的實戰與管控?
1、危機輿情的界定與分類
2、銀行業常見危機風險預判與案例分析
分析:銀行常見輿情風險:經營類風險、用戶服務類風險、監管類風險
3、閉環五步——危機應對的基本流程
4、“5 4”危機應對基本原則與方法
危機處理的五個基本原則
危機處理的四個基本方法
案例:奔馳、某國企高管貪腐案件應對處置
四、攘外安內,如何做好媒體及外部采訪應對?
1、內部口徑統一機制的確定
2、媒體及外部采訪的應對的基本原則
3、管控銀行自有品牌輿論陣地
4、避免內部應對不當導致的二次發酵
案例:某上市公司信批違規應對示例
五、危中有機,如何在后危機時期進行輿情管理?
1、非實時信息的用戶獲取途徑
從信息找人到人找信息的變化
2、網絡輿情的優化與沉降
案例:某互聯網品牌的應對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