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6日-6月27日,由《中外管理》雜志、北京中外企業(yè)管理培訓中心主辦的“2010中外管理人力資本發(fā)展論壇”在北京溫都水城隆重舉行。下面是中國人資源開發(fā)研究會會長劉福垣的演講:
劉福垣:讓我講講今明兩年的經濟形勢,上半年已經過去了,現(xiàn)在還剩一年半,溫家寶同志在兩會期間說過今年的形勢十分復雜,他的復雜現(xiàn)在已經露出來了,就是所謂第二次探底的壓力,吸納的主權債務危機以及以后的一些情況。我對這個形式,一年半的形勢看了總體上是發(fā)展狀態(tài)良好,既不可能大起也不可能大落。因為我的價值判斷這兩年是我們真正地轉變發(fā)展方式,發(fā)展觀,發(fā)展戰(zhàn)略正在醞釀的兩年,真正我們要實現(xiàn)轉變,我估計得2013年。明年是一個很關鍵年,要體現(xiàn)在分配體制改革上,沒有分配體制的改革起步,所有的轉變都是空話。因為好多同志都聽過我對經濟形勢的看法,我歷來都是從發(fā)展看運行,不從運行看運行。統(tǒng)計局那幾個數不足以說明我們中國的問題,因為我們國家是個發(fā)展中國家,我們的市場經濟還沒有最后形成。你說人美國人不承認我們是市場經濟國家,你說還可以從政策考慮,經濟利潤考慮,但是我們自己平心而論,我們現(xiàn)在也不是市場經濟國家,我們國家從發(fā)展看運行,從形看勢,這個“形勢”是兩字,形決定勢,我們的行就是三大基本矛盾轉化狀態(tài)說明我們還沒有完全進入市場中,我們的權力分配大于按要素分配。我們現(xiàn)在分配關系中封建主義的關系和資本主義的關系交叉在一起,社會主義的分配關系還沒有顯現(xiàn)。
所以,我從發(fā)展看運行我歷來的分配框架,分析框架大家都聽說過,叫“一個拐杖,兩個時代,三個階段”。說的是國家金融關系,就是我們國家,一個拐杖說的是國際矛盾,兩個時代說的是我們城鄉(xiāng)矛盾,三個階段說明我們地區(qū)矛盾。這三大基本矛盾,首先是一個拐杖08年給我們提出了,我們33萬億的GDP的大國國內市場并沒有真正形成,產業(yè),產品之間的流動還有行政性障礙,一個財政標桿20年不變的狀態(tài),從現(xiàn)在諸侯化,企業(yè)化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靠的是外資,外貿,外商這三外拉動GDP,竟然達到65-72%。
那么,到08年的經濟危機一下子使我們三外受到嚴重的挫傷。這作為一個轉折點,這種國際關系的矛盾作為一個大轉折點,給我們這兩年的發(fā)展提出的任務就是孕育著我們發(fā)展模式大的變化。我們喊了30多年的對外開放,現(xiàn)在不得不講對內開放,“外功被廢”現(xiàn)在開始練內功,一開始很不自覺,很不主動,我們九4萬億鐵工基四大措施,3800萬的出口退稅還不是練內功,還是出口和投資拉動,是從舊模式把扶蘇當成扶舊,把我們中國有危機帶來的春天當做了冬天,當做了遭罪。所以,說那年是最困難的一年,實際上不管是地震,還是經濟危機08年我們回過頭來看,他將以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向強國轉化的元年載入歷史史冊,我們那一年是老板加工人給外國人打工,GDP豐產老百姓不豐收,為他人作嫁衣20多年,東西白讓人家使了20多年,這是一個大順差,錢又借給人民8千多億,中國人在忙什么,這個觀念20多年想改容易嗎,提折了拐杖還沒有改過來,把危機造成的簫條當成倒退,實際上是我們學會為作為打工的一個機會,我們沒有利用好。
所以,我說這兩年形式不會有大的變化,他從思想觀念,體制都在孕育轉變。所以,咱們今天的主題詞帶轉變的特別多,轉變發(fā)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正在轉,但是現(xiàn)在轉說在嘴上的轉,是在說轉,但是如何轉?現(xiàn)在看不太清楚,但是明年就會清楚了,真正“十二五”啟動的時候,我們的轉軌就會加速轉變發(fā)展方式就會加速。那個時候我們的發(fā)展形勢才是越來越好。
我們這些年大家腦子里頭對增長和發(fā)展一直沒搞明白,發(fā)展觀講了7、8年我們現(xiàn)在給鬧成增長觀,科學發(fā)展觀其實是科學增長觀。因為真正的發(fā)展是事物內部矛盾轉化的過程,我們這個國家經濟社會矛盾轉化他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我剛才說的第二個矛盾,就是兩個時代的生產方式轉化和過程,也就是我們的城鄉(xiāng)關系,人們的社會身份轉化的過程。
這個轉化現(xiàn)在從整體上來講,我們這20多年從社會分工角色來講轉化了70%多,小平同志開啟的改革開放發(fā)展的這個速度相當可觀,取得巨大的成就,改變了2億3農民的分工角色。這是相當了不起的一件事情,說明我們中國的現(xiàn)代化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生產能力的腳步我們已經達到了70%以上,大家都可以看到我們工商業(yè)創(chuàng)造的GDP早就超過了80%,我用的70%是大過折的,因為我們工商業(yè)手工勞動力的比重還有一定份額。
但是,我們好象大家讀過金庸小說里面有一個周伯通老頑童,按照他的功力應該是當代的第一大武林高手,應該排第一的。但是,他為什么名詞混亂了,他練了一招雙手互博,自己和自己打架玩的很熱鬧,耽誤了他在武林的排位。我們中國現(xiàn)在也犯了一個雙手互博錯誤,我們一個手秉著改革開放把農民從2.3億拉到2.5億,轉變了分工角色,承擔了產業(yè)工人的職能,為我們創(chuàng)造GDP超過50%,說我們這30年已經用打破了小農經濟,挖掘了農民階級,這個你想想在世界歷史上多了不起,為什么這么評價?大家想想去年農民純收入5千,53%是打工收入,3到5個百分點是中央財政轉移支付,2、3個百分點是分工,真正靠2分7畝地不到四分之一,90%以上都是非農收入,按照哲學的原理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性能,一個人的主要勞動時間,主要收入來源不在農業(yè)還管他叫農民嗎?這是現(xiàn)代化的主要任務,現(xiàn)代化三個字,你要知道化的對象就是小農,就是瓦解、分化、轉化小農,這個現(xiàn)字就是GDP的數量,人均占有的數量,他不反映值,真正的值是中國這個代字。人類社會五大形態(tài),大家知道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時代,共產主義時代。當代就是資本主義時代,現(xiàn)在化就是資本主義化。現(xiàn)代化把什么化成資本,把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意識形態(tài),上層建筑給他化沒了,就是現(xiàn)代化的過程。
而我們現(xiàn)在30年化到這個程度相當了不起,但是我們另外一只手每年一個一號文件,含金量不下2、3千億,再往回拉,我給你補貼,叫他離祖不離鄉(xiāng),就地搞工商的戰(zhàn)略,小城鎮(zhèn)大戰(zhàn)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系列設施花的錢都往回抓,現(xiàn)在中國的地圖破了例,現(xiàn)在是一人一半,一條陰陽線,陽面是現(xiàn)在的生產方式,城市中國,陰面是落后的生產方式農村中國,陰陽線是分割陰陽界。現(xiàn)在是兩條陰陽線,第一條走在前面,70%咱們在座加上農民工轉變的分工角色進入現(xiàn)代化的生產方式體系。但是,前面這條陰陽線在3:5:6,是人們的社會身份,只是轉變了一小部分,660個城市的老百姓,他們的生產方式,交換方式,社會身份,和歐美日沒有實在的差別。而我們的農民工創(chuàng)造GDP50%這幫人,他的社會身份沒有改變,沒有割斷跟農村土地的聯(lián)系,沒有把小房子交出來,就形成規(guī)模超大的農民潮。兩條陰陽線中間夾著1.45億的農民工潮,農民工潮干什么?向全世界宣布,這是中國農民在新時期偉大的長征。不拿搶不拿炮不喊口號,默默無聞走了那么多年,還要走,他要改變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時代,告訴政府什么是現(xiàn)代化,現(xiàn)代化就是轉變我的社會身份,以人為本就是把我的社會身份轉變。以人為本我們干了一半,把分工給變了,你下一步的任務就是轉變身份,現(xiàn)在身份沒有變,這兩年正在醞釀,社保問題、分配體制改革問題都為他轉變身份,我們提出那么多問題都是為這個轉變身份在做醞釀階段。你說這兩年會有什么大的變化,別看GDP是多少,看這里面的動作正在發(fā)生劃時代的醞釀轉變。
所以,農工潮已經教育我們20、30年了,為什么在外面拄著拐杖,為什么?是因為美國航空母艦厲害,是人家的市場厲害,為什么他的市場厲害,我們自己的市場呢?因為我們老百姓收入低,農民社會身份沒有轉變,消費結構沒有轉變,因此我們城市化嚴重扭曲,嚴重落后,工業(yè)創(chuàng)造了供給,城市是創(chuàng)造需求的。結果工業(yè)創(chuàng)造了供給,城市創(chuàng)造了需求,拿別人城市當城市,給人家送禮,所以這個局面農民在需要教育,你別給那么多錢是麻醉劑,安眠藥,如果你把這些年給農村的錢拿過來轉變農村的社會身份,改變教育和住宅的話,我們早就現(xiàn)代化了。所以,雙手互搏的作用,好象是在拉車實際上是在往后推,這樣一個扭曲的狀態(tài)走到了十二五的準備轉變,不變不行,外部一腳踢死內部就得變。我們在這樣的背景下,還有第三大矛盾,東中西三大板塊不在一個發(fā)展階段上。剛才說兩條陰陽線,三元結構,你再橫著劃兩道,橫著話就是東部中國、中部中國、西部中國,他的差距不是收入多少,是發(fā)展階段的差距,就看這六塊瓦誰得塊多,誰就是第一世界。東部地區(qū)城市化水平高,而中部地區(qū)以河南為代表中國總體水平,這三個矛盾轉化也到十五達到了一個非常顯著的地步。
所以,這三大矛盾轉化決定了這兩年在孕育著劃時代的突破。這是我看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那么對于眼前來說,我要講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我們正在從三低到向高轉變,哪三低?物價低、人價低、錢價低,向物價高、人價高、錢價高轉化。這就是在人家踢完了拐杖之后,我們要練內功,這個世界誰強國,誰是弱國,好處往外流的國家是弱國按,好處往里流的國家是強國。我們的順差逐漸縮小,進出平衡,好處往里流。什么是順差?什么是逆差,逆差是白使別人的東西,給別人一張紙。美元是信用貨幣,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今年的表現(xiàn)有三大跡象,第一跡象是最敏感是最近匯率靈活性的提出。匯率靈活性提升說明我的錢價要升了,原來我們人民幣沒有低估現(xiàn)在到我們人民幣可以幅度。是從將死到必活,只要人民幣供求關系發(fā)生變化,我們的升值是不可避免的。
這個問題我們原來的方必是想著美國老是這么搞人民幣升值,老是說貿易摩擦,總是人家搞什么東西,人家這不是陰謀,是陽謀,因為跟中國人搞了這么多年,因此吃透咱們的脾氣。凡是敵人反對,我們就擁護,人家說人民幣低谷,我們說沒低估,只有人民幣緩慢地0.3,零點幾的漲著,我們的外貿給人家送禮的時候才能逐漸轉軌,你像日本那樣一下子就升了4%,就下來了,這招最絕了,你不動對我有利,你中國人買什么什么貴,賣什么什么賤。現(xiàn)在這招他立于不敗之地,你選擇哪個?不升,你倒霉,你選擇升,你更倒霉,腦子里想這個東西。我們中國現(xiàn)在明白過來了,我們現(xiàn)在來靈活的匯率,就意識著如果有市場就開始可能了。美國有市場,他故意搞得的,如果真正想讓人民幣升值,他就買就讓人民幣升值了,你拋售美元買人民幣,拋售美元買人民幣,人民幣想不上去都難。大家都知道我們在立交橋底下?lián)Q外匯的時候,黑市和官價差那么大,現(xiàn)在我們的差距很下,我們現(xiàn)在心里明白必須要升。
錢價在升,第二我們的物價也在升,我們突破了國家控制的3,這種說法根本就不對。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這些年包括中南海主體的金率,是被歐洲人格式化,完全用西方那套理論,統(tǒng)計局那套數得不出別的結論,他的東西12年來我就聽他們說來說去,就是四個字冷熱脹縮,把我們政府念的手忙腳亂,在中國現(xiàn)在要把這鸚鵡訓練成會說冷熱脹縮,美國人對這個也不完全信,一個老總,一個總統(tǒng)兩個總,決定他就成經濟學家了。美國人對經濟學家這套東西、這套模式、這套數據一直是不遜的,他們召集經濟學家編一個故事,天上有一個熱氣球,不分東南西北,問問地上的人,先生在散步,先生我們在哪?他說你們在熱氣球里,他說這先生肯定是經濟學家,說得非常準確,但對我們毫無幫助。
經濟學家一上來就這樣,但是一下來跟老百姓的看法有什么區(qū)別,糧食漲價是旱的原因,天天拿貨幣說事,今天緊,明天松,一會降下去,一會上去,你經濟沒有成熟,兩個時代的成長方式,三大階段的設計總量,宏觀經濟根本就沒法統(tǒng)計。我們的數據都是進行政治過濾的,這20多年的對聯(lián)大家都耳熟能詳,橫匾是上部出數字,縱匾是數字出干部,你說咱們今天第一季度11.9,18個省都在14、15上,你的11.9怎么出來的,去年只有三個省等于8.7,你想想是不是計算誤差也說不定。我們03年初報的GDP,出現(xiàn)少算1300億,一個大國相當于一個小國家一年GDP,為什么又找回來?因為你要不算9.8,04年就漲得不得了,趕快找回來說03年是10.4。
我們危機來之前,我們報的07年是什么,11.9,到08年上半年又給了改成了13。07年不是13,08年就保不了9,09年就保不了8,所以這里頭都是這么樣來考慮問題的,你們特別相信那個數不就上當了。所以,物價他上漲不一定是通貨膨脹,物價和貨幣兩個是應變量和自變量的關系,如果貨幣是應變量,印刷廠多開工了掏老百姓的腰包。如果因為流通渠道,或者叫外國人把我們某個品種控制,或者說什么危機造成那不是貨幣現(xiàn)象,貨幣是應變量,物價是自變量,他在那變你調貨幣有什么用。美國物價長期物價上漲,我們不在一個階段,水燒到100度沸騰,但是西藏不到100度就沸騰了,貨幣能源糧食三大主題商品都由政府來定價嗎?在那調來調去,什么流動性過剩,那是流動性不讓流動,其實流動性不讓流動性哪來的過剩。在中國的地盤上,產品過剩,產能過剩,流動性過剩,勞動力過剩,這四大剩余全是偽命題,產能過剩PPI才漲了7%,怎么產能過剩。實際上再大的數除以13億都是小數,66億中國除以13億什么價碼,沒有一樣是多的,中國人沒有資格談剩余,有剩余必有短缺,我們現(xiàn)在是四大短缺,社會保障醫(yī)療教育短缺,這才使四大短缺有問題。
是這么一個問題,我們要搞明白,兩個時代的生產方式,三大板塊的結果性差異,現(xiàn)在我們開始變了,第一個變化匯率在動,匯率動是改革我們國際上的分配關系。少送點禮,第二個我們物價也在上,要成為強國必須物價高位,物價老低就會吃虧,上海人非常聰明先把公價搞上去,然后物價搞上去全國的貨都往他那流,他吃高工資,美國就是這樣,人均4.3萬美金收入都給送禮還挑挑揀揀,現(xiàn)在稍微手頭緊了就少弄點。我們活著靠人家奢侈品消費能行嗎,我們自己的物價也得3到5個百分點,漲到40年才是強國,所以現(xiàn)在物價上漲是好事不是壞事,因為我們是存差,我們銀行存款20多萬億,老百姓的儲蓄率37-42,這么高的儲蓄率,存款要是不能轉換貸款就轉換為失業(yè),為什么失業(yè)率這么高,因為存款沒有轉換貸款,我生產出來的東西37%,變成有37%的東西賣不掉,就說明有37%的人要失業(yè),得有拐杖出口要不得有更大規(guī)模的失業(yè)。有這么大的存款國家有什么通貨膨脹,我告訴你通脹都是政府政策的產物,政府要想掏老百姓的腰包搞通脹,我們從李鵬總理到朱镕基總理到溫家寶總理三個總理從來沒有這么一個動機,上漲是沒有可比性的,原來不是價格越來越像價格,現(xiàn)在能比嗎?改革快,發(fā)展快,今年的價格和去年的價格沒有可比性,不是一個東西,你說他上了20也不是通貨膨脹。原來土地不算錢,很多勞動力不算錢,怎么通貨膨脹,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分清楚。
隨著錢價和物價的上漲人價必須上漲,人價就是我們工資和收入,首先是勞動生產力提高和我們發(fā)展的結果,千萬不要接著這股分配體制改革搞到分配結論里面去,好多人現(xiàn)在有一個錯誤理念,要搞收入倍增計劃,要大幅度提高工資。剛才我們的司長也說了,我們中國相當長的時間內,勞動力不是供大于求,勞動力的工資是勞動力的價格,在供大于求地情況下,價值低于價格是規(guī)律不可避免的。要想說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的工資要高于他的價值那是做夢。而我們的整個國民收入里面,居民收入比重占GDP的比重下降也是規(guī)律,有人說了我們和發(fā)達國家比我們比重也低,和發(fā)展中國家比還低,我們這些年降了6、7個百分點,這是非常正常的,這是現(xiàn)代化的標志。有些人不懂現(xiàn)代化,我告訴大家現(xiàn)代化不是GDP多少,不是人均PPI是多少,他的唯一指標是剩余價值鏈。我們國民收入新創(chuàng)造出這兩個東西是國民收入,一個是補償勞動力耗費的,一個是剩余,就是咱們說的利稅。這兩個比重誰大誰決策事物的性質,如果工資大利稅小,你現(xiàn)代化還沒有完,你是從小生產方式向現(xiàn)代化轉變。主要矛盾,因為他決定剩余價值,所以你們這個生產是自給自足這是小康,一旦他這邊大了決定事物的性質,說明我們的生產方式已經到賺錢為目的了。
M比V大于100%這是很正常,現(xiàn)代化了,所以我們中國還要繼續(xù)下去,剩余價值率是越來越高,工資,收入比重占整個GDP比重還是應該下降一段。什么時候回來?那是說我們在座的人,占社會結構主題部位超過30%。美國他員工的收入占GDP60-70%,不是他分配合理,是他的勞動生產率高,剩余價值率更高,剝削率低。我們這個問題搞糊涂了,是馬克思當年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的一半,看到低級階段沒有看到高級階段,剩余價值率就是剝削率。到高級階段剩余價值率和剝削率分家了,中等階級分層,中產階級不但把自己的剩余價值分過來了,那么剝削率就降低了,剩余價值率就提高了。我8小時勞動,4個小時給自己干,4個小時給國家和公司干,現(xiàn)在我只用2小時把自己那塊弄出來,6小時給國家和公司干建設現(xiàn)代社會化。但是,隨著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的比重越來越增加,大家知道什么叫人力資本?不是一個勞動力就是人力資本,是你的人力能給你帶來剩余價值的資本,怎么帶來剩余價值?不但把我的工資帶過來了,還跟老板分享一下剩余價值,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中等階級,中產階級在美國占主體部分,我們中國占16%不到17%,什么是中產階級,就是既沒有占用別人勞動,又沒有被別人占用勞動,是社會上最幸運,最干凈的勞動者,這批人一多剝削率就下降,剩余價值就上來了。
我們在整個勞動市場率剩余價值突飛猛進整體比重是在下降,跟國外比太遙遠,就看看上海和貴州,上海分配關系合理啊?還是貴州分配關系合理?上海人的收入占GDP的比重要大大低于貴州,這是什么道理?貴州勞動生產率低,他100塊錢得70塊錢用在吃上,剩余很小,上海勞動生產率高100塊錢有60塊錢可以用在積累上,40用在消費,這是他勞動生產力高,是現(xiàn)代化水平高不是分配不合理。貴州越落后的地區(qū),生產費用占GDP的比重越高,所以我們不用這么比,不要用倍增計劃來迷惑老百姓。我們分析的比重不是我們收入占GDP比重,而是我們的分配機制不公平,權力分配大于按要分配,我們0.4個有19個是靠權力分配,我們不是現(xiàn)在的一般分配,按市場分配差距大也不是不合理,大也合理,小也合理,但是是按要素去改正。我們現(xiàn)在的問題是按權力,等級、身份,同工不同酬把這個東西十二五給改了,整個十二五明年開始,今年是在醞釀,改革方案大家都在互相商量明年不管是方案商量妥不妥帶著矛盾也得出臺,我們不要片面地提工資,工資不要指望太高。在人價上有兩塊,我們只看到工資這一塊,沒看到社會成本,社會分工這一塊,我們最短缺不是工資給大家太低,因為你人多,勞動力價格是商品,他的價格是價值乘以供求,不是我老板黑心給你低工資,是你勞動力太多競爭結果,如果工人少不漲行嗎。就跟房價一樣,我的建設成本和我的賣出去的價格,因為供求比是5倍,不是我賣貴是你買貴的。在這邊是賣方市場,在勞動力是買方市場,只有把大量就業(yè)給解決了才行。
有人喊了中國的低工資時代結束了,原來工資不低,原來一個勞動者可以勞動40年,你20年就消耗沒了工資高嗎,站在老板來看就低了,站在全社會是相當高的,把人家勞動當成消費品在用,并沒有當成人力資源在用,并沒有當成資本用,是當成消費品。所以,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看,我們并不是進入高工資,低工資比,我們跟比的國家比工資成本是低,但是我們工資成本并不低,是物化在單位成本中的工資含量。別看人家工資高,人家勞動市場率高,單位產品工資含量并不高。別看咱們工資低,咱們浪費資源,浪費東西最后單位成為工資含量還是相當高的。所以,核心的問題是提高生產勞動力水平來解決。這兩年三高的變化,我認為會有所緩和,從三低向三高走的開步階段。那么我們出口現(xiàn)在形勢是不錯,明后年會有所轉變,就逼著我們企業(yè)練內功,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們這兩年空間結構調整,也就是城市化要開始走向正規(guī),特別是明年,所以我們的經濟不會低于10以下大家放心。因為我們原來的路子是從城鎮(zhèn)化為主,大家都知道城鎮(zhèn)化重音在鎮(zhèn)上,城市化的邏輯重音是在城,我們這些年小城鎮(zhèn)大戰(zhàn)略,建設政治新農村,有關的路子是屢戰(zhàn)屢敗,到十二五發(fā)展產業(yè)結構調不動了,不是產業(yè)結構的問題,是空間結構的問題,城市化是空間結構的現(xiàn)代化。我們十五規(guī)劃經濟戰(zhàn)略調整,四個結構矛盾全面運轉,根本就不抓主要矛盾能行嗎。現(xiàn)在到了十二五又說起來了,能調嗎?就結構調結構已經調不動,必須是社會結構、空間結構大調整,就是說我們的城市化是空間結構的調整,用空間替代時間,讓我們工業(yè)向縣以上集中,讓我們的人口向縣以上集中。這樣一個城市化的趨勢,從明年開始就有所顯現(xiàn),因為我們城市的社會保障醫(yī)療,各個方面正在改善。
那么,城市化已經開始了。他的主要表現(xiàn)是什么?中小城市加速擴容,我們的縣級市肯定要往50萬走下去。這次的的十二五規(guī)劃看了好幾個縣,已經開始重新規(guī)劃,按50萬人口規(guī)劃地級市至少達到百萬級。我們中國未來不要到大城市錦上添花,只有這樣新農村才能產生,新農村戰(zhàn)略重點不在農村而在縣級市,在縣城搞大,農民都進了縣,新農村自然就形成了,新農村的村民是未來的農場主,得90%的農民都走了,剩下的人才是未來的新農村的村民。新農村的新是什么?新是生產方式,種地也賺錢,剩余價值率超過100%,而且還能交稅。到這個程度,你想想不是新房子,新馬路的事,一個村的農民到城里來一個樓就裝完了,所以從十二五開始一旦這個字和那個字一替代,把城市化代替了城鎮(zhèn)化,我們土地問題就迎刃而解。如果把一個村的人都弄到城市來夷為平地,20年以后社會主義新農村已經形成我們能省4800萬畝的田埂,真正的城市化是在工業(yè)化進來,人口化進來,把第三產業(yè)劃出來。
第三個問題就是我們這兩年明確看出我們地區(qū)結構在發(fā)生大的變化,中部地區(qū)GDP除了山西大部分都在15、16左右,但是整個中部地區(qū)正在崛起,咱不說15、16,能保持八九不離十,在過10年是什么狀態(tài),中部崛起就是中國崛起,東部地區(qū)就左右逢源制造又一個大市場,明年的形式是中部崛起更加突出。我講完這三塊,一個是三低向三高轉化的準備階段,一個城市化向城鎮(zhèn)化轉化,中小城市擴容的戰(zhàn)略,明年的形勢GDP我認為至少在10以上。我就講這么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