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經營面臨產業結構升級、“金融脫媒”、客戶融資需求多樣化等多重挑戰。
我國經濟增速換擋,產業向互聯網、新能源、高端裝備為主的成長型產業升級轉型。伴隨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抬升,當前我國傳統低端制造業競爭力下降,出現產業鏈轉移、過剩產能出清現象。而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重知識技術、輕固定資產模式的高科技產業、高端制造業正在快速興起,需要更加多元的金融服務,尤其是投行服務。
“金融脫媒”程度加深,金融市場開放、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互聯網金融新業態的快速崛起沖擊銀行的傳統存貸匯業務空間,同時利率市場化改革疊加金融開放,銀行機構間同質化服務競爭 激烈,傳統盈利空間遭受嚴重擠壓。
直接融資占比提升,金融服務需求的多樣化要求銀行向綜合經營發展,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為更好地服務客戶、滿足客戶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 銀行向綜合化經營的內在意愿與外在壓力正不斷增強。在此背景下,我國不少商業銀行提出向“商行+投行”轉型的策略。從本質來看,“商行+投行”戰略是銀行綜合性經營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是銀 行在客戶融資需求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的自然產物。但是如何實現這一戰略轉變,踏上發展的快車道,是所有商業銀行都在思考的戰略問題。
課程突破了以往課程只講理論、沒有案例分析、缺少精雕細磨的瓶頸,帶您進入每個概念的微觀世界去體會、再認識銀行戰略形成的全過程,以”情景還原+親身體驗“的方式,讓您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重要理論和實際意義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解決學員在面對陌生理論概念時的“思維混亂、技術盲區、鏈條缺失”的三大難題,幫助學員學會認清政策走向、借力國家崛起之勢、深挖行業未來價值的源泉,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選錯賽道、盲目投資所帶來的經營風險,保護銀行行久致遠,完成戰略轉型,實現長期盈利。
【課程收益】
? 了解投資銀行業務的范圍和模式
? 了解商業銀行業務的局限性
? 掌握不同種類投行業務的核心架構和底層邏輯
? 掌握傳統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行業務結合的模式
? 掌握大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的業務拓展思路
【課程特色】
中外對比、形成對比性記憶加深印象;歷史重現,幫助學員加深對行業的認識;企業案例分析、探索核心競爭力
【課程對象】董事長、總裁、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總裁助理、人力副總等高管人員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大綱】
一、什么是投資銀行的核心業務?
? 基本架構
? 案例分析
2、重組與兼并(M&A)
? 收購與反收購
? “白衣騎士、“毒丸計劃”和“金色降落傘”
3、首次公開發行(IPO)
? 盡職調查
? 詢價與承銷/包銷
二、什么是“商行+投行”的主要業務模式?
1、模式一:投貸聯動
? “跟投”“跟貸”模式
? “認股權貸款”模式
2、模式二:大資本市場業務
? 參與股票定向增發
? 股權投資基金模式
3、模式三:傳統投行業務
? 證券承銷
? 并購重組
三、“商行+投行”的典型案例
1、案例一:招商銀行: 支持打贏國企混改“硬仗”
2、案例二:興業銀行:“商投并舉”實現“點綠成金”
3、案例三:華夏銀行:多元服務助企業赴新上市
4、案例四:浦發銀行:承銷“科創票據+保供穩鏈”資產證券化產品
5、案例五:硅谷銀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的最成功金融機構
四、二十大之后投行業務的新布局
1、“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2、涉及“二十大”提出的“高質量發展”的產業
3、與“雙碳”目標緊密結合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