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三色講堂再度回歸,首期主題為“創意之潮,智文偕行——新媒體與新文創的商業模式”的講座,于昨晚在紅星新聞、錦觀新聞、三色智庫公眾號等多家平臺成功播出,超33萬人次在線觀看,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熱切關注。這一期講座邀請到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少峰,作為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他曾多次參與國家部委和省市有關文化產業的課題研究或規劃制定。在本期講座中,陳少峰教授深入剖析了媒體平臺在智媒體賦能下構建文創盈利鏈的途徑,并分享了關于跨界融合對文創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獨到見解。
坐標遷移:
智媒體已成為文創商業變革的時代沃土
陳少峰教授在講座中提到,數字時代為文創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智媒體,作為數字時代的引擎,已經從媒體產業的邊緣迅速融入核心。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使媒體內容的創作、傳播、互動轉向智能化,為文化產業打造了眾多創新成果,如虛擬人“網紅”、元宇宙文旅產業等等。同時,智媒體技術直觀作用在文化消費的落地端口與盈利效益上,已經成為了文創盈利鏈的關鍵組成部分,最終衍生出別具一格的文化產業商業版圖。
“尤其是,平臺型企業成為在互聯網文化經濟階段中發展的重要載體。”他指出,媒體平臺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文創商業模式。通過平臺型企業,智媒體技術對文化產業的作用途徑就有了掌舵手,有效培育出更為廣泛的內容創新與商業變現渠道,這一現象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商業模式的創新,陳少峰教授還肯定了跨界融合對文創產業的積極影響。“在跨界融合的時代,傳統的方式面臨淘汰。我們亟需一種新的融合,新的產品,新的業態,新的體驗?!彼J為,文創產業正在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靈感,與旅游、媒體、科技等領域相結合,創造出更具創意和吸引力的作品。這種跨界融合為文創領域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同時也為觀眾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數字文化體驗。
“靈境”構建:
未來感官世界的IP下沉與場景變現
在講座中,陳少峰教授還分享了眾多令人振奮的“智媒體+文創”案例,展示了數字文化時代的創新精神和商機。他指出,智媒體的普及使得文化內容更容易傳播,同時也提供了更多參與互動的機會,增強了文化產品對消費者的粘性。
其中,“靈境”的落地或成為文化產業發展變革的下一標志性現象。據陳少峰教授介紹,“靈境”作為一種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數字文化體驗園,正逐漸嶄露頭角。
“靈境”的商業模式以IP孵化為起點,通過將原有的知識或創意轉化為數字內容,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包裝和呈現,如系列微電影等形式。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核心文化內容的多樣化表達,還為知識產權的變現奠定了基礎。“靈境”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播,它融合了人文沉浸式與技術沉浸式的體驗特性,成為新媒體IP產業鏈中具有前景性的發展項目。
關鍵對話:
在互動中追溯由面及點的文創發展趨向
在本次講座的最后環節,陳少峰教授與主持人李若鋒再次圍繞“智媒體與文創”進行了深入地對話交流,為我們帶來了寶貴的思考和啟示。
“融合”這一主題在陳少峰教授和主持人李若鋒的對話中占據了重要地位。首先,陳教授認為在智媒體引領下,不同領域的資源和元素正在相互結合,有利于創造更具綜合性質的文化、旅游、科技一體化的文創產品。其次,他們關注到文創產品自身呈現的特色融合。這種融合體現在“人文+技術”的協同作用上,即利用智媒體技術助推實現人文內容的數字化體驗。此后,他們一同暢想了在不久的將來,觀眾或許能通過角色扮演,走進電影。這種全新的體驗模式將進一步提升文創產品的吸引力,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和沉浸式的體驗。
關于智媒體與文創的未來啟示,陳少峰教授亦提出了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在數字化時代,不同行業對智媒體技術的處理應視行業特性而異,不應將數字化視為一種技術的簡單套用。這種個性化的處理方式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數字化對產業開發的全景影響。同時,陳少峰教授建議文創行業回歸對“內容為王”的重視,提出只有通過提供高質量、可持續收入的內容,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就像‘一魚永吃’一樣,好的內容可以持續吸引觀眾和用戶。”
談及對媒體集團改革轉型的看法,陳少峰教授綜合行業前景與前沿案例,提出了深刻而實用的觀點與建議。他指出,如今的新媒體,特別是平臺型新媒體,已經從傳統的信息傳播平臺衍生出了“賣場”式的盈利業務線。
陳教授認為,在數字時代,媒體集團應該在內容創作的初期就考慮商業化。這意味著內容創作不再只是傳播信息,還要追求經濟效益。陳教授鼓勵媒體集團在內容制作中融入商業思維,以實現可持續的盈利。其次,陳教授提到媒體集團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流量優勢。他建議媒體集團采取聚合細分流量的策略,將不同受眾群體的流量整合起來,以擴大廣告主和合作伙伴的覆蓋面。這種流量整合可以創造更多的商機,使媒體集團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此外,陳少峰教授還提出了一些創新性、具體化的業務領域,以幫助媒體集團實現更多的盈利機會。他建議媒體集團全面擴展智媒體文創電商業務,將數字化內容與電子商務相結合,以創造更多的商業空間。同時,他鼓勵媒體集團積極探索數字產權服務平臺的建設,為數字內容的版權確權、保護及內容安全生產等領域提供全鏈條服務。
事實上,陳少峰教授的舉措建議與成都傳媒集團的未來文創改革方向不謀而合。集團正在加快構建文創產業體系,包括文創投資運營平臺的建設以及文化產品國際交易與清結算綜合服務平臺的推動,以促進文創業務板塊的良性發展。成都傳媒集團還將深入推進區域協同合作,深度整合文創產業資源,構建以傳媒文創為核心的現代化文創商業模式。其中,成都傳媒集團注重“文創電商”領域的開拓合作,如加快推進博瑞傳播聯合廣州季風投資公司建設的Tiktok跨境電商直播基地項目、博瑞傳播聯合北京開普云上市公司開發的“數字書坊”平臺項目等落地。
本次關鍵對話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文創發展趨向洞察,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未來智媒體的發展趨勢,也為地方傳媒集團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在數字時代,適應媒體生態的變革至關重要,而深化創意產業和科技領域的合作將是一個關鍵的戰略選擇。
故事待續:
多方合力為文化產業的繁榮創新創造有利環境
從基礎概念到趨勢洞見,從宏觀布局到微觀執行,陳少峰教授的演講引發了觀眾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深度思考。他鼓勵文化從業者積極適應數字時代的變化,不斷創新,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他還呼吁政府、企業、學術界乃至大眾共同努力,為文化產業的繁榮和創新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這一期的三色講堂開篇成功,標志著三色講堂回歸的喜人開端。自2019年提出“智媒體集團”戰略至今,成都傳媒集團愈發深刻認識到智媒體與文創的融合對于傳媒未來發展的戰略意義,將堅定不移地與生態伙伴持續深耕該領域。
未來,成都傳媒集團三色講堂將持續舉辦更多相關的講座和活動,挖掘智媒體與文化產業的多維融合方向,積極借助科技場景,為觀眾帶來更多精彩紛呈的數字文化體驗,一同探索智媒體與文創的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