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對象Who should Attend:
品管、工程師、一線員工、工段長、車間主任、技術主管及與品質管理相關的工作人員
課程目標Course Objective:
2 了解PDCA的定義和起源
2 掌握PDCA的運用技術
2 活學活用實現 PDCA 的常用工具
2 實例展示 PDCA 使用之難點
課程背景:Course Outline
戴明循環或稱PDCA循環、PDSA循環。戴明循環的研究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先是有著“統計質量控制之父”之稱的著名的統計學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在當時引入了“計劃-執行-檢查(Plan-Do-See)”的雛形, 后來有戴明將休哈特的PDS循環進一步完善,發展成為“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lan-Do-Check/Study-Act)”這樣一個質量持續改進模型。戴明循環是一個持續改進模型, 它包括持續改進與不斷學習的四個循環反復的步驟, 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Study)、處理(Act)。戴明循環有時也被為稱戴明輪(Deming Wheel)或持續改進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
戴明博士是在日本成名的質量管理大師,他對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上的快速崛起!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日本的企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趕超美國時,讓美國人驚醒的發現,原來日本工商經營成功的背后竟然有一位美國人居功最大,故開始對戴明博士另眼看待。而于1980年6月24日全國廣播公司(NBC)在電視播放舉世聞名的“日本能為什么我們不能”(If Japan Can, Why Can't We?),使戴明博士一夜成名。從此以后由于美國企業家重新研究戴明的質量管理經營理念,加上戴明博士繼續在美國及各國積極舉行講授他的品質經營經典為期四天的14個管理原則(Deming's 14 Points)與及實際為美國各大公司如福特或AT&T公司提供品質經營的顧問工作而收到了實質上的效果。事實上戴明博士的品質14點管理原則就是美國在1980年代開始盛行迄今的PDCA,所有全面品質經營所包涵的重點,幾乎都可以在戴明博士的PDCA里面找到類似或相同的詮釋。由以上可知戴明博士不但具有學問上的成就,對世界各國品質經營的推動更有功不可沒的偉大貢獻,也稱得上質量管理的一代宗師了。
課程大綱:Course Outline:
? 中層主管的職責與角色認知
? 成功企業的三大要決:戰略、管理、人才
? 管理的定義
? 有效的管理指的是:
? 管理各項資源:人、時、地、物、財、客戶、技術、信息、供貨商
? 管理適當的方法:PDCA、流程、標準、圖表
? 管理目標訂定:SMART 原則
? 管理組織目標:質量、成本、交期、士氣、安全、服務等
? 管理的各項活動:計劃、組織、協調、控制
? 管理者工作的各項工作內容
? 管理者在團隊中的價值和作用
? 高效管理者的九大特質
? 高效管理者的必備工作素質:問題意識、溝通、計劃、資源、平常心
? 管理者如何樹立正確的問題態度
? 什么是問題 ?
? 企業通常在解決問題前的所面對的問題意識
? 消極問題意識背后的根本原因
? 不能成功解決問題思維模式之陷阱
? 管理者如何樹立正確的解決問題之態度
? PDCA 之展開步驟與工具活用
? 步驟一:選擇課題
2 成立問題專項小組
2 選組長
2 掌握工作崗位的問題點
2 腦力激蕩法
2 80:20 法則
2 柏拉圖
? 步驟二:現狀調查
2 現狀調查的目的
2 現狀調查,描述問題方法:5W2H
2 現狀調查的原則
2 檢查表
? 步驟三:設定目標
2 5W2H
2 SMART 原則
2 設定目標的依據
2 反應目標的方式
? 步驟四:分析原因
2 特性要因圖(魚骨圖)
2 5 Why 法
2 FTA(故障樹分析法)
2 系統圖
2 腦力激蕩法
2 分層法
? 步驟五:確定主要原因
2 調查表
2 柏拉圖
? 步驟六:制定對策
2 系統圖
2 目視化
2 防錯法
? 步驟七:按對策實施
2 甘特圖
2 PDPC 法
? 步驟八:檢查效果
2 檢查表
2 直方圖
2 柱狀圖
? 步驟九:制定鞏固措施
2 標準化作業
? 步驟十:總結和下一步打算
¨ A3報告 – 問題解決過程展示與梳理
? 豐田式 A3 報告的優點
? A3 報告的總體方案圖
? 考慮A3 資料的是“面向誰?”
? A3 報告的使用目的
? 撰寫A3 報告的綱要
? A3 報告的版面設計
? 撰寫 A3 報告的資料內容
? 校對內容和格式
? 如何使用:垂直條狀圖、線形圖、餅狀圖、水平條狀圖、散布圖等
? A3 報告的評價練習:內容、準確、美觀
? A3 報告的發表
n 答疑和討論
課時 Duration:2 天,每天6 小時2-days, 6-hour per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