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什么是職業?
引入主題:(諸葛亮&龐統)尊重,是職業化的基礎。
本期我想收獲的?
我的職業定位及目標?(獼猴桃的故事)
第二講: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我與企業共成長)
1.我的職業錨(職業取向系統)
(1)天資和能力;(2)工作動機和需要;(3)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案例分析:阿里上市后員工都是土豪
(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2)管理型職業錨;(3)創造型職業錨;(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5)安全型職業錨。
2.我的職業興趣
案例分析:口吃的憨豆先生
(1)生涯規劃圖 (2)一生時刻表 (3)生涯平衡圖
現場互動:企業與自身興趣鏈接在哪里?(連連看)
3.我的技能(如何做到無可代替)
(1)用興趣鏈接自身本領(2)專業、特長如何在企業內發揮(商業價值系統)(3)我的木桶在找短板還是長板
4.自我職業機會系統分析(哈雷之窗)。
案例分析:九段秘書如何煉成(同樣是秘書為什么我只有1600元而她是8000元?)
現場互動(大家來找茬):猜猜他們的職業及收入
第三講:職業素養到底是什么?
1、職業素養到底是什么?
(1)可見的(外顯的):知識、技能;(2)深藏的(內隱的):社會角色、自我概念、特質、動機。
案例分析1:許三多這個傻子
顯性素養因素:業務知識、業務技能
隱形素養因素:職業化行為規范、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道德、職業形象。
案例分析2:一次飛機上的投訴
2、職業化行為規范
(1)職業化思想 (2)職業化語言 (3)職業化動作
3、職業心態(樂觀、積極、感恩、上進、自信)
(1)樂觀(事情是中性的操之在我)
案例分析:被誤解的溝通
(2)積極 (馬上去做不要等待)
案例分析:斷臂鋼琴師劉偉
(3)感恩(感恩生命回饋社會)
案例分析:特蕾莎修女的選擇
(4)上進(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案例分析:**美東北大爺王德順
(5)自信(實現自我相信自己)
案例分析:特朗普與希拉里
第四講:職業行為習慣的塑造
1、職業行為習慣定義
2、職業行為習慣具體表現
(視頻截取):喬家大院的一場引發深思的對話
清楚掌握公司的各種行為規范與工作流程;
及時主動反饋工作當中遇到的瓶頸與問題;
做定期的工作計劃、工作筆錄與工作總結;
仔細傾聽上下級的工作布置與安排,對不清楚的部分要“刨根問底”;
服從工作布置與安排勇于承擔責任與風險;
工作期間對自己的工作做定期的匯報和總結;
回復上級命令或指示,“臨危而居 好謀而成”。
第五講:走進職業素養 — 責任
導入游戲:從軍人的報數看責任
游戲討論:什么是責任?在企業中員工的責任感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1、責任與職責的關系?
案例分析:(負能量)明星、商家、醫生的職責與責任
對比分析:(正能量)軍人、兒童職責與責任
2、找到自己的角色與責任?
分組討論:角色占比與應負責任
3、雇傭責任射線圖學習
動手環節:根據指示設計出自己的提升曲線(男士螺旋與女士M型)
4、責任分析,逃避責任真能趨利避害嗎?
5、責任勝于能力
萬物改變有心開始
我是責任承擔者
6、承擔責任的幾種理由
多承擔一點為自己創造經歷
不敢承擔責任是**大的風險
責任是經驗積累的**載體
第六講:企業興亡,“我”的責任
視頻欣賞:阿甘正傳
視頻分析:從視頻中剖析出的(服從、反饋、執行)
1、從我做起,把我看成一切的根源
2、主動面對問題,堅信方法總比問題多
3、往前走一步,不是不動或往后移動
4、工作無小事,把細小的事也做得很到位
5、拖延是惡習,優良業績來自即刻行動
6、缺乏原則的“好人”如同幫兇